Saturday, March 30, 2013

赛 30:21-22


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
以困苦给你当水,
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
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
你或向左或向右,
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And though the Lord gives you the bread of adversity and the water of affliction, yet your Teacher will not hide Himself any more, but your eyes will constantly behold your Teacher.
And your ears will hear a word behind you, saying: This is the way; walk in it, when you turn to the right hand and when you turn to the left.

Friday, March 29, 2013

Wednesday, March 27, 2013

Thursday, March 21, 2013

官也墟

http://www.cunhabazaar.com/


Tuesday, March 19, 2013

Friday, March 15, 2013

Wednesday, March 6, 2013

Saturday, March 2, 2013

看到的榜樣

我不要玩了!”小谦很生气地走开。
每次玩游戏玩到一半,容易的、顺利的,小谦都会玩到很开心。但是,一遇到困难或自己做不到的,他就会大发脾气。
“什么事在那裡大喊大叫的?”妈妈从书房走出来。
“这个玩具一点都不好玩,我不要玩了。”小谦嘟著嘴说。
“每次都这样,不可以多一点耐心去完成吗?”
“我试了很久了,还是不行!”说著,小谦还想丢掉那个玩具。
“你试试看,丢掉这个玩具就别想再买玩具给你!”
“不买就不买!”小谦生气地关上房门。
妈妈也很生气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这样讲有错吗?
年纪小小就这麼容易发脾气。
爸爸这时从外面回来,看到妈妈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
  “怎麼啦?”
“自己去问你的儿子。”妈妈就这样走进厨房去了。
爸爸知道这两母子又来闹脾气了。其实,爸爸觉得两个人的脾气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爸爸先上楼洗个澡,下楼时看到小谦还是把自己关在房裡,就去敲一敲他的房门。
“我不要下去,不要来吵我!”小谦大声地喊。
“小谦,是爸爸。”
“对不起,爸爸。我还以為是妈妈。”小谦赶紧开门给爸爸。
“小谦,你刚才很没有礼貌哦!”
“妈妈很烦,我不喜欢。”
“不过,爸爸还是认為你这样讲话很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妈妈。”
“什么嘛,妈妈生气时也不是一样。”小谦有点不服气。
“小谦,爸爸再问你,你这样讲话对不对?”
“我知道不对,但是我真的很生气。妈妈每次都是这样讲我。”
“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生气,我就不可以生气。”小谦投诉。
爸爸还是第一次听小谦这样投诉,看来要好好处理!
“你怎麼会这麼说呢?”
“爸爸,我知道刚才我太没有礼貌了。但是,妈妈也是一样,她有时生气起来也是乱骂人的。”
“是吗?”
“每次都说我没有耐心,我有时也是很有耐心去做事情的。”
“说的也是。妈妈也不是十全十美,有时也是有脾气的。这一点爸爸会跟妈妈谈的。”
“不过,你还是要為自己做错的跟妈妈道歉。”
“啊,我不敢。等下又被多骂一轮。”
“不用怕,爸爸陪你。”
“好吧!”
两父子一起下楼,这时妈妈也刚好从厨房拿出洗好的葡萄出来。
“哇,有葡萄吃。”
爸爸这时清一清喉咙,向小谦打眼色。

“噢,妈妈,对不起,刚才我对你讲话太大声,没有礼貌。”
“没事啦,一起吃葡萄吧!”
“妈妈也有不对,很容易就把脾气发在你身上。”
妈妈在厨房也想了一想,孩子也没做什么大错。只是用了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有时就认定小谦没有耐心,就开始骂他了。自己也有不对。
“妈妈,刚才你是不是收拾书房收拾到很累啦。”
“是有一点点。怎麼啦?”
“我听老师说过,当一个人很累时,心情也会不好。妈妈刚才又累,小谦又在那裡吵,所以妈妈就比较容易生气啦。”
“哇,我们的小谦长大了,能明白妈妈,真不错啊!”爸爸称讚并摸一摸小谦的头髮。
“妈妈也要学习啦!”

叶子阿姨   <不是听到的道理>
        小时候的我也曾经有过像小谦那样的一个想法,“为什么大人可以发脾气,我们小孩就不可以。”不过,当时我只敢在心裡想,没有把它说出口。小孩从小的第一个学习对象就是父母。父母间如何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都看在眼裡。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言行举止跟父母有相似之处。听过有位母亲这麼说:“他的脾气跟我一样。”但是,母亲却期待孩子可以改一改自己的坏脾气,而自己却保持原状。试问孩子会愿意改变吗?孩子学习的是“看到”的榜样,而不是“听到”的道理。盼望父母在期待孩子在品行上改进前,也看看自己是否给孩子竖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