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6, 2011

东方日报 《日本的送行者之歌》。房翠瑩。

… …日本逢重创固然不幸,但面对灾难的态度,开启了另一种体悟。家毁人亡,犹能冷静、坚毅、自持,流泪却不崩溃;面对死者,尊重不亵渎。
据知,日本宫城县东松岛市已挖掘了一个万人冢,进行集体安葬。然而,这个万人冢不是一般认知的,挖一个巨坑将尸体放进去,而是挖出长坑,再以木板隔间,每副棺木得以整整齐齐稳当地安放在自己的「坟墓」中,即使无人认领的罹难者,也得以长眠安息。
在巨难中兵荒马乱的时刻,还能如此细心规划,除了展现出救灾的能力及一贯的细腻体贴性格,也清楚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

根据在仙台国际机场,海啸发生现场实地采访记者所见,日本救难人员发现罹难者遗体后,会带着担架及白色尸布小心翼翼地把尸体移出盖好,再召唤运尸车尽量贴近尸体地点。
尸体运出后,立刻有救难人员用绿色、白色塑胶布把尸体围起来,再用尸袋裹起尸体,抬上早已等在一旁的运尸车。运尸车则完全用帆布封闭。
甚至有东京消防员到灾场协助搜救时,为了保住人命或遗体的完整,坚持用手挖掘,而非以机器挖或铲。

2008年四川大地震,一张照片震撼了中国人。当时,日本搜救队在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6层楼房废墟中,挖出2具遗体。对着包裹后早没了生命气息的罹难者遗体,该搜救队列队默哀。 这幅景象,被新华社记者拍摄下来,在中国引起回响。… …。

据了解,日本电视台报导自然灾难时,绝不会展示罹难者惨状,反而尽量选择播出死者生前微笑的照片。
NHK电视台前会长海老泽胜二曾解释,这出自于对生命的尊重,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不幸死去的人也希望死得有尊严。

或许也只有他们,才能拍出像《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这样的电影。透过繁复的纳棺仪式,从净身、按摩、换衣服、化妆到道别,那些曾经忘记的被想起,爱过的因而留下记忆。
诚如剧中男主角所言,「即使是最悲伤的离别,也要留住你最美丽的容颜」,日本这阙送行者之歌,教了一课。面对死亡,给予尊重,不渲染,不悲情,不利用。

No comments: